首页

www.umfoot.

时间:2025-05-23 19:19:13 作者:江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 浏览量:12357

  【中甘特稿】十年蜕变 元古堆化茧成蝶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程健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专程到定西市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并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

  彼时,元古堆村“深居”黄土高原上“苦甲天下”的大山深处,鲜为人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到访,元古堆村走进大众视野,步入“新时代”。

  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乘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政策春风,怀着感恩奋进的热切情怀,元古堆村全体村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团结奋进、誓拔穷根,用10年时间,将一个穷苦的山村,变成了“村美”“民富”“产业强”的新时代新农村。

  10年奋斗史,波澜壮阔。但村庄的蜕变,还得从点滴说起……

  村美,秀丽山村引客来

  初秋时节,来到元古堆村,村口偌大的停车场最为引人注目。村门口,一位穿着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引导所有车辆进入停车场。而村内,旅游观光车载着各地游客来来往往。

  踩着平坦的柏油马路进村,两侧树木葱郁、鲜花盛开,崭新的房屋错落有致,潺潺溪水穿村而过,党建广场、休闲公园、百亩花海、民俗客栈、松林鹿苑、萌宠乐园……初来乍到的人们一定不曾想过,曾经,这里房屋破旧、道路坑洼,是一块做梦都想逃出去的穷山僻壤。

  之前的千百年里,这里的一切都是村民们难以逾越的羁绊: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受困于山,走不出大山的村民们,只能默忍着贫穷与苦难。

  而今,每一个山头、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房屋、每一颗植被,却成为外边人向往的秀丽风景。

  2013年2月3日,是元古堆村所有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这里,自此,元古堆村开启了新的纪元。

  路通了,平坦的马路贯穿南北,直通县城。水来了,甘甜的自来水进院入厨,取用便捷。房有了,崭新的房屋平地而起,家家移居。网到了,高速的互联网接通四方,畅游世界……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元古堆村的基础设施大幅提升,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3A级景区的标签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到此一游,昔日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白天鹅”。

  而今,元古堆村并未停止“变美”的节奏,自去年5月以来,元古堆村斥资5000余万元,瞄准4A级景区再一次对环境提升改造,致力于将村子建设成为康养旅居胜地。

  负责项目实施的北京农道乡建集团运营总经理李强告诉记者,一年来,除了对村内道路、墙体、景观带等基础设施进行提升外,还对民房、闲置房屋进行了改造,打造了党建广场、文化戏台、景观河道等,从村头至村尾,全方位进行了提升改造。

  同时,正在打造乡村集市、烧烤营地、时空钥等网红打卡点,并积极申报4A级景区,让元古堆村真正成为旅游胜地,使旅游业成为又一支柱产业,从而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

  李强还告诉记者,自今年5月1日新提升打造的景区运营以来,公司旅游收入超50万元,预计明年将达到300余万元。他说:“等到整个项目完工,我们对村民旅游管理等工作培训结束后,将全面移交给村集体运营。”

  2016年,元古堆村荣膺第二届绚丽甘肃·甘肃省十大美丽乡村荣誉称号。2020年,获得甘肃省乡村旅游示范村·优秀示范村荣誉称号。同年,元古堆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又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如今的元古堆村,年接待游客超31万人次。

  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董建新笑着说:“以前从没觉得我们村子美,现在看,是真的美……”

  民富,昔日穷壤变富土

  谈起村子10年巨变,改变是不变的话题。

  回想昔日,董建新布满笑容的脸颊逐渐僵硬了起来。他说:“那时候穷啊,该怎么形容呢……”

  “光棍”多!“光棍”户占全村的近六分之一。这是一个董建新不愿意提及的话题,但他认为,也是最能反映村子变化的指标。

  在董建新的记忆里,村里的大龄青年一直很多,大多数男子都是通过定“娃娃亲”才实现的婚姻。他也不例外。

  “我上初二的时候,家里给我定了这门亲事。长大后,结了婚。那时候,要是20岁之前结不了婚,之后就很难娶到媳妇。”董建新说,2013年之前,村里40岁以下没结婚的男子很多,而今,40岁以下没结婚的可能只有一个。他说,“这个人常年在外,我们不太清楚他的婚姻情况。其他人,都结婚了。”

  造成“光棍”多的原因,就是穷。

  元古堆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469户1882人。2012年底,元古堆村的人均年收入仅为1400多元,贫穷与艰苦的生活,让年轻人纷纷逃离了村子,周边村落的女子更不愿嫁到这里与穷苦作伴。

  而2022年年底,元古堆村全村人均年收入为14000余元,10年翻了10倍。随着村民收入节节升高,不止周边的女子愿意嫁到这里,用董建新的说话:“我们村的小伙都取到了北京、河南籍的媳妇了……”

  作为前些年“外逃”的村民之一,当时全社(60多户)的第一名大学生苟怀文在外打拼了多年后,选择了回乡。

  记者见到苟怀文时,他正在村口的游客服务中心整理旗帜。曾经,他是一名文质彬彬的大学生,是全社的骄傲。而今,被晒的黝黑又瘦小的他与戴着的那副近视眼镜格格不入。

  “我上的是师范学校,大学毕业后,家里人希望我能来家乡当老师,但我果断选择了南下。”苟怀文说,从小就立志要逃出村子的他,恨不得离这里越远越好。

  在南方的大都市,苟怀文凭着朴实、吃苦、好学与耐劳,轻轻松松就实现了月收入过万。

  回想起15年前毅然南下打拼,苟怀文并不后悔。但他没想到的是,家乡的命运在2013年发生了变化,也让他渐渐有了回乡的渴望。

  “前两年,父亲生病了,回来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苟怀文说,最终,他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回到了元古堆村,并在村旅游公司担任了后勤一职。

  苟怀文告诉记者,村里给他们家的新房子交由北京农道改成了民宿,一年分红5000元。而他又把2003年时全社最好的老房子拆了,新建了一院四合院,其中两间房也做成了民宿,今年已经住上了游客。

  “现在有房有车,媳妇还在花海那摆摊,一年也有一万多的收入。总的来说,他家的年收入在五六万元以上,过个小日子,足够了。”苟怀文说,下一步,他打算在四合院隔壁建个农家乐,“我媳妇在全村乡厨大赛上得了第一名,开个农家乐,她做厨师,刚刚好。”

  在董建新看来,元古堆村这个曾经的贫瘠山村,已然成为了一片富饶的土地,如今,生活在这里人们,人人腰包鼓了起来、家家账户富了起来。

  对于村民变富,董建新这样形容:“10年前,家境好的一年也就穿冬夏两套衣服,家境穷的一套衣服缝缝补补穿几年。而今,随季而换,几百元一件的衣服想买就买,衣服好像变结实了,穿不烂了……”

  业强,产业融合前景广

  从10年前全村人均年收入的1400多元到如今的14000多元,10年翻10倍的成绩令人惊叹。

  但在董建新看来,今年这个数据还得剧增。

  “2018年,我们村率先实现了脱贫目标。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3884.25元,较2012年的920元增长了15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董建新告诉记者,之所以取得这一骄人成绩,根源在于农业产业的调整与布局。

  曾经,元古堆村5500多亩耕地以村民填饱肚子为主,种植小麦、蚕豆、土豆、油菜等作物。而今,1000亩中药材、1500亩百合、500亩土豆等经济作物让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以前,村民手头没钱,种植百合、中药材等投入太大,风险也高,没人敢种。即便种了,因为交通不便,没人来村里收购,也卖不出去。”董建新说,“就拿百合来说,种植一亩要投入5000元,3年后才能收获,一旦没有好价格,损失惨重。”

  2013年,随着每户5万元贴息贷款的政策到来,元古堆的村民们有了勇气和底气,并在党委政府和村集体的引导下,开始大面积种植百合、中药材等经济作物。

  这些年来,百合的价格一直稳定在4到8元每斤,每亩地的收入在1到3万元左右。而今年,百合的价格暴涨至25元一斤,村里种植了百合的农户,户户收入5万元以上。

  “5万元以上的属于正常,10万元以上的多达100多户,最多的一户卖了80多万元。”董建新说,前不久,他的3亩百合刚丰收,6300多斤卖了15万余元。

  而于2015年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张云财,靠着5万元贴息贷款种植10亩百合以来,一步步壮大,今年仅百合收入就高达50万元。

  董建新告诉记者,自2013年以来,元古堆村按照农业优先、农旅赋能的产业发展定位,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做大种植、养殖、加工、旅游、光源、劳务、电子商务“七大产业”,并按照“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五位一体”发展思路,形成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村村联建、村企联营、品牌带动”5种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

  同时,每个产业由一家龙头企业带动,确保了产业稳定发展,未来可期。

  随着七大产业的茁壮发展,元古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稳步上升。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预计今年能达到100万元以上、2024年达到120万元、2025年达到150万元。

  2013年12月,距离到访元古堆村10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10年转瞬,元古堆村的农业强了起来、农村美了起来、农民富了起来。

  可以说,10年蜕变,元古堆村实现了化茧成蝶。未来,元古堆村将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翩翩起舞、一路欢歌。(总策划:张振宇 监 制:亢兆宁 校 审: 屈杰文 狄东阳)

  (中国甘肃网)

【编辑:张子怡】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时政快讯丨习近平将同苏里南总统单多吉出席签字仪式

第三,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任务日益迫切。面对“两个大局”的交织互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同后继有人根本大计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美国以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为借口,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通过意识形态渗透,制造所谓的将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切割开的情感逆反策略,试图培植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将遏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阴谋诡计聚焦在一代代青少年身上。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青年人接续奋斗;另一方面,美国和西方国家以人才战略遏制中国梦的着力点也放在了青年人身上。由此,理想信念教育的难度越来越大。

贾玲瘦了 减肥药概念股火了

在江苏团驻地,记者见到了高纪凡。1997年,高纪凡开始在光伏这个绿色能源赛道进行创业。2002年,他所在的企业响应国家西部无电乡通电工程光伏电站建设,到西藏建设独立光伏电站为当地百姓送电。那里发生的故事,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少林功夫传人释德扬加拿大“传经”

“惊”,用一种唤醒万物的力量将春日的画卷徐徐展开。桃花渐次开放,黄鹂鸟开始鸣唱,空中的雄鹰不见了踪影,森林中的布谷鸟却聒噪了许多。惊蛰三候,伴随着二十四节气的记述相传至今,饱含古老的东方智慧及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脉,将关于四时更替的天文、农事、物候、花信、风俗娓娓道来。

山东“00后”姑娘玩转花馍 “匠心馒头”火出圈

哈内斯·费尔纳(Hannes Fellner),维也纳大学语言学学院教授、奥地利中国与东南亚研究所所长。自2021年起担任维也纳大学语言学系首席研究员。哈佛大学语言学博士、维也纳大学语言学系博士后。研究兴趣有吐火罗语言学、中国古汉语、中亚和丝绸之路等。

蔡磊又迈了一步

如果站在未来书写今天的中美历史,美国这次行动,确实也可以称得上美国对华科技战的一个新节点。不过,再面对美国的心理施压,我们的心态应该更从容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